目 錄
第1章 绪论 1
1.1选题意义和研究动机 1
1.2研究界定 5
1.2.1 制度问题的理解 5
1.2.2佛教制度问题的理解 6
1.2.3 佛教清规问题的理解 8
1.3 研究史的回顾 10
1.4 基本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 14
1.4.1基本研究资料 14
1.4.2 研究方法 16
第2 章 清规源流 17
2.1戒律初建 18
2.2 戒律的中国化转型 19
2.3禅宗对戒律的态度 25
2.3 清规的开端 29
2.5 清规的谱系 39
第3章 金山规约 41
3.1 金山寺 41
3.2、金山规约 42
3.2.1 丛林管理的总纲领—《共住规约》 44
3.2.2 丛林管理的核心章程—《禅堂规约》 51
3.2.3 丛林管理的经济章程 53
3.2.4 丛林管理的人事章程 56
结 语 63
参考文献 66
后 记 71
摘 要
佛教入華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本土化即中國化的問題。佛教中國化不僅要在教理教義的層面上進行變革以適應中國本土的宗教信仰習慣,還要在制度層面上進行創新以符合迥異於印度的中國社會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要求。戒律作為佛教制度的核心內容,從傳入中國起就不斷的變化著自己的表現形式以期適應中國教團的實際發展需要。清規是戒律中國化的典型產物。從漢末佛教傳入中國起,從東晉道安法師制定的“僧尼軌範”到慧遠的“遠規”再到唐宋時期百丈禪師制定的“禪門規式”再到元明時期以《敕修百丈清規》為標誌的諸家清規直到近代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金山規約》,叢林清規經歷了近千年的演變和發展。
本文以《金山規約》為中心,通過對叢林清規發展脈絡的梳理,揭示其從起源到發展再到改進直至較為完善的歷史演進過程。
在第一章緒論中第一節中闡明了本文的選題意義和研究動機,在第二節研究界定中確定了制度、佛教制度和清規的概念範圍,在第三節研究史的回顧中對學術界關於佛教制度和叢林清規的相關研究資料和文獻進行了梳理,在第四節基本研究資料和研究方法中對本文的研究資料範圍進行了規範提出了相應的研究方法。
在第二章清規源流中第一節介紹了佛陀制戒緣起和制戒因緣,在第二節戒律在華傳播的情況,對中國教團從無戒到有戒的發展過程進行了分析。在第三節清規的轉化中對中國教團因地制宜的制定具有叢林清規性質的管理規範進行了闡述。其中禪宗的戒律觀部分圍繞“無相戒法”對禪宗的戒律觀進行了剖析,圍繞《禪門規式》對禪宗制度的形成和發展作了論述。最後在清規的譜系部分對現存清規整體的情況作了文獻回顧。
在第三章中對金山寺從古至今的寺院發展史作了介紹論述了金山寺在教界的地位。圍繞《金山規約》對《共住規約》、《禪堂規約》、《庫房規約》、《班首箴》、《維那箴》、《眾執事箴》和叢林的人事行政進行了剖析和解構,提出了《金山規約》的宗教作用和實踐意義。
結論部分對全文作了回顧,希望本文對當代叢林的道風建設、制度建設和組織建設有所貢獻。
關鍵字:佛教制度;叢林清規;金山規約
參考文獻
一、原典文獻
1. 《阿毘達磨俱舍論》,《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二十九冊
2. 《阿毘曇八犍度論》,《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二十六冊
3. 《敕修百丈清規》,《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四十八冊
4. 《出三藏記集》,《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五十五冊
5. 《大寶積經》,《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十一冊
6. 《大乘義章》,《 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四十四冊
7. 《大智度論》 ,《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二十五冊
8. 《梵網經》,《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二十四冊
9.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十五冊
10. 《佛祖統紀》(第五十四) ,《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四十九冊
11. 《高僧傳》,《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五十冊
12. 《弘明集》,《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五十二冊
1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八冊
14. 《景德傳燈錄》,《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五十一冊
15. 《開元釋教錄》,《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五十五冊
16. 《歷代三寶紀》卷第八 ,《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四十九冊
17.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四十八冊
18. 《菩薩瓔珞本業經》,《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二十四冊
19. 《釋氏要覽》,《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五十四冊
20. 《四分戒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二十二冊
21. 《四分律》,《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二十二冊
22.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四十冊
23. 《四十二章經》,《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十七冊
24. 《增壹阿含經》 ,《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二冊
25. 《眾經目錄》,《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五十五冊
26. 《百丈清規證義記》,《卍新纂續藏經》, 第六十三冊
27. 《禪林類聚》,《卍新纂續藏經》, 第六十七冊
28. 《禪苑清規(重雕補注)》,《卍新纂續藏經》, 第六十三冊
29. 《釋門正統》 ,《卍新纂續藏經》, 第七十五冊
30. 《列祖提綱錄》,《卍新纂續藏經》, 第六十四冊
31. 《臨濟宗旨》,《卍新纂續藏經》, 第六十三冊
32. 《慨古錄》,《卍新纂續藏經》, 第六十五冊
33. 《修禪要訣》,《卍新纂續藏經》, 第六十三冊
34.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濟緣記》,《卍新纂續藏經》, 第四十一冊
35. 《芝園遺編》,《卍新纂續藏經》, 第五十九冊
36. 《祖庭事苑》,《卍新纂續藏經》, 第六十四冊
二、論著
1. 白化文:《漢化佛寺與寺院生活》,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
2. 陳兵、鄧子美:《二十世紀中國佛教》,民族出版社,2000年
3. 陳寅恪:《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冊審查報告》,載《陳寅恪史學論文選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4. 〔美〕道格拉斯C.諾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版
5. 鄧子美:《傳統佛教與中國近代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6. 方立天:《慧遠及其佛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4年
7. 方立天:《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中華書局,1982年
8. 方立天:《尋覓性靈-從文化到禪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9. 方立天:《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10. 郝春文:《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11. 何建明:《佛法觀念的現代調適》,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12. 何茲全:《五十年來漢唐佛教寺院經濟研究(1934—1984)》,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
13. HOLMES• WELCH:《近代中國的佛教制度》(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八二、八三冊,藍吉富編),華宇出版社,1988年
14. 黃夏年主編:《太虛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15. 江山:《制度文明》,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
16. 金山江天禪寺:《新編金山志》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出版,1993年
17. 覺音:(Buddhaghosa)造,葉均譯:《清靜道論》(visuddhimagga),福建莆田廣化寺,1992年
18. 〔德〕柯武剛、史漫飛:《制度經濟學》,商務印書館2000年
19. 勞政武:《佛教戒律學》,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
20. 李富華:《中國古代僧人生活》,商務印書館,1996年
21. 李向平:《救世與救心-中國近代佛教復興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22. 李向平:《信仰、革命與權利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3. 李向平:《中國當代宗教的社會學詮釋》,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
24. 劉創楚、楊慶堃:《中國社會:從不變到巨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9年
25. 劉淑芬:《中古的佛教與社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26. 呂大吉:《宗教學通論新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27. 〔美〕羅爾斯:《正義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28. 麻天祥:《晚清佛學與近代社會思潮》,臺灣文津出版社,1993年
29. 〔德〕馬科斯•韋伯:《經濟與社會》,商務印書館,1997年
30.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
31. 南懷瑾:《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社會》(《南懷瑾著作珍藏本》第五卷《中國佛教發展史略之附錄》)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
32. 南懷瑾:《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文化教育精神》(《南懷瑾著作珍藏本》(第四卷)《禪宗與道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
33. 任繼愈:《禪宗哲學思想略論》,(《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人民出版社,1994年
34. 〔義大利Roberto cipriani 著Laura Ferrarotti 英譯 高師寧 漢譯 何光滬 校 《宗教社會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年
35. 聖嚴法師:《戒律學綱要》,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
36. 施惠玲:《制度倫理研究論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37. 石峻等:《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中華書局,1983年
38. 釋傳法:《金剛經講話》,國際華文出版社,2005年
39. 釋大恩:《律宗大意》,巴蜀書社出版,2004年
40. 釋清德:《印順導師的律學思想》,臺灣雲龍出版社,1999年
41. 釋聖嚴:《戒律學綱要》,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
42. 釋太虛:《太虛大師全書》(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
43. 釋太虛:《中國佛學》,中國佛教協會,1989年
44. 釋昭慧:《佛教倫理學》,臺灣法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
45. 釋昭慧:《律學今詮》,臺灣法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
46. 釋昭慧:《妙雲集導讀》(二十一),《僧伽與律制》1990年
47. 王景琳:《中國古代寺院生活》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48. 王永會:《中國佛教僧團發展及其管理研究》,(《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巴蜀書社,2003年
49. 王永會:《中國佛教僧團發展及其研究》,巴蜀書社,2003年
50. 吳信如:《扶律談禪》,中國藏學出版社,2007年
51. 謝重光、白文固:《中國僧官制度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52. 辛鳴:《制度論》,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3. 嚴耀中:《佛教戒律與中國社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4. 印順:《泛論中國佛教制度》,收入《妙雲集》下編之八《教制教典與教學》,正聞出版社,1980年
55. 張弓:《漢唐佛寺文化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97年
56. 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
57. 周叔迦:《法苑談叢》,中國佛教協會,1990年
三、論文
1. 釋聖嚴:《戒律與人間淨土的建立》,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 口頭發表,1997年
2. 釋昭慧:《<以戒為師>之意旨》,《法光學壇》 第二期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1998年
3. 釋淨因:《三位一體的戒律》,《法音》 1999年第11期(總第183期)
4. 王月清: 《禪宗戒律思想初探》,《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00年第5期
5. 黃奎: 《科學視角中的禪宗清規》 2005年《佛學研究》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6. 林子青:《中國佛教儀軌制度》,《法 音》1996 年 第 7 期 , 第35 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