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4日星期三
中國思想史研究文獻
作者:葛兆光
出處:中華讀書報 2004年4月14日
——葛兆光給台灣大學研究生的“中國思想史研究方法”課程文獻
引言:近年來中國內地思想史研究領域的一些新變化
【建議閱讀文獻】
史華茲(Benjamin Schwartz)《關於中國思想史的若干初步考察》,張永堂譯,載《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台北,1976。
丸山真男《關於思想史的思考方法——類型、範圍、對象》,載丸山真男《福澤諭吉與日本近代化》,區建英譯,學林出版社,上海,1992。
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載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台北,1976,1992。
李弘祺《試論思想史的歷史研究》,載韋政通編《中國思想史方法論文選集》,大林出版社,台北,1981。
黃俊傑《思想史方法論的兩個側面》,載黃俊傑編《史學方法論叢》,學生書局,台北,1987。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一冊《導論:思想史的寫法》,復旦大學出版社,上海,2002。
第一講:什麼可以成為思想史的資料?
【建議閱讀文獻】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呂思勉《史籍與史學》,收于《呂著史學與史籍》,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法〕馬克•布洛赫《歷史學家的技藝》,張和聲、程鬱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
王汛森《什麼可以成為歷史的證據》、《新史學》第8卷第2期,台北,1997。
葛兆光《什麼可以成為思想史的資料?》,《開放時代》2003年第4期。
第二講:近年來的考古新發現與思想史研究
【建議閱讀文獻】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95。
裘錫圭《中國出土簡帛古籍在文獻學上的重要意義》,載《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集刊》第一輯,燕山出版社,北京,1999。
李零《中國方術考》(修訂本)、《中國方術續考》,東方出版社,北京,2000。
葛兆光《思想史視野中的考古與文物》,《文物》2000年第1期。
劉樂賢《簡帛數術文獻探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第三講:關於圖像的思想史研究
【建議閱讀文獻】
Wu Hung(巫鴻):The Wu Liang Shrine: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邢義田《武氏祠研究的一些問題——巫著〈武梁祠——中國古代圖像藝術的意識形態〉和蔣、吳著〈漢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讀記》,《新史學》八卷四期,台北,1997。
趙化成《漢墓壁畫的佈局與內容——兼論先秦兩漢死後世界信仰觀念的變化》,載許倬雲、張忠培主編:《中國考古學的跨世紀反思》(下冊),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
孟嗣徽《熾盛光佛變相圖圖像研究》,《敦煌吐魯蕃研究》第二卷,101-148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栗山茂久《身體觀與身體感——道教圖解和中國醫學的目光》,《古今論衡》第三輯,147-154頁,台北,1999。
景安寧《元代壁畫——神仙赴會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王爾敏《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傳播之圖說形式》,載其《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
陳平原、夏曉虹《圖像晚清》,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
李孝悌《上海近代城市文化中的傳統與現代——1880至1930年代》,載李孝悌《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慾望與生活》,一方出版有限公司,台北,2002。
葛兆光《思想史視野中的圖像》,《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4期。
第四講:作為思想史資料的古中國輿圖
【建議閱讀文獻】
《中國古代地圖集》三冊,文物出版社,1997。
菲利普•艾倫(Phillip Allen)的《古地圖集精選》,貓頭鷹出版,台北,2001。
周明敏主編《地圖中國》,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2003。
姜道章《二十世紀歐美學者對中國地圖學史研究的回顧》,《漢學研究通訊》總66期,169-177頁,台北,1998年5月。
海野一隆《地圖的文化史》,中譯本,香港中華書局,2002。
The History of Cartography,Vol.2,book.2:Cartography in the Traditional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Societies,J.B.Harley and David Woodward Edit,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織田武雄《地圖の歷史——世界篇》,講談社,1994。
葛兆光《天下、中國與四夷──古代中國世界地圖中的思想史》,載《學術集林》第十六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
葛兆光《古地圖與思想史》,載《二十一世紀》2000年10月號,總六十一期,香港中文大學。
船越昭生《坤輿萬國全圖と鎖國日本——世界的視圖の成立》,《東方學報》四十一冊,684-685頁,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70。
第五講:文化史與文明史:以宋代為例
【建議閱讀文獻】
埃利亞斯《文明的進程:文明的社會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Ⅰ《西方國家世俗上層行為的變化》,王佩莉譯,《文明的進程:文明的社會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Ⅱ《社會變遷文明論綱》,袁志英譯,三聯書店,1998,1999。
陰法魯、許樹安主編《中國古代文化史》三卷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陳植鍔《北宋文化史述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朱瑞熙等《遼宋西夏金社會生活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葛兆光《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中國思想史第二卷》第三節《國家與士紳雙重支援下的文明擴張:宋代中國生活倫理同一性的確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第六講:知識史與思想史:以西洋天學進入中國及其對傳統思想的影響為例
【建議閱讀文獻】
方豪《方豪文錄》,北平上智編譯局,1948。
朱維錚《走出中世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江曉原《天學真原》,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
黃一農《通書——中國傳統天文與社會的交融》,《漢學研究》14卷2期,台北,1996。
艾爾曼(Benjamin Elman)《晚明儒學科舉策問中的“自然之學”》,雷頤中譯文,載《中國文化》第十三期,中國文化雜誌社,北京,1996。
馮錦榮《明末清初士大夫對〈崇禎歷書〉之研究》,載《明清史集刊》第三卷,香港大學中文系編,1997。
葛兆光《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中國思想史第二卷》第三編第一節《天崩地裂(上):當中國古代宇宙秩序遭遇西洋天學》、第二節《天崩地裂(下):古代中國所繪世界地圖中的“天下”、“中國”和“四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第七講:法律史、社會史與思想史:以傳統社會中白天與黑夜的時間分配為例
【建議閱讀文獻】
楊聯《帝制中國的作息時間表》,載《國史探微》,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台北,1991。
陳熙遠《中國不眠夜——明清時代的元宵、夜禁與狂歡》,“中國日常生活的論述與實踐”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係,2002,見http://www.ihp.sinica.edu.tw
第八講:如何研究觀念史?
——以“心同理同”這一普遍主義觀念的歷史變遷為例
【建議閱讀文獻】
諾夫喬伊(Arthur O.Lovejoy)《存在巨鏈》第一章《導論:觀念史的研究》,張傳有等譯,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中國宗教思想1》,《岩波講座:東洋思想》第十三卷,岩波書店,1990。
第九講:文化史與思想史研究的“視域”轉換——
以“唐宋”、“宋明”兩個不同研究範式為例
【建議閱讀文獻】
Patricia Buckley Ebrey(伊佩霞):Neo-Confucianism and the Chinese Shih-Ta-Fu,American Asian Review,Vol.4,no.1(1986)。
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允晨出版事業公司,台北,2003。
劉子健《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趙冬梅譯,柳立言校,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包弼德(PeterBol)《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This Culture of Ours: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hin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劉寧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包弼德《唐宋轉型的反思——以思想的變化為主》,《中國學術》第三輯,商務印書館,2000。
田浩《從宋代思想論到近代經濟發展》,《中國學術》總第十輯,2002年3期,商務印書館。
朱瑞熙等編《遼宋西夏金社會生活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蕭啟慶《元代史新探》,新文豐出版公司,台北,1983。
王明蓀《元代的士人與政治》,學生書局,1992。
《康橋中國明代史》,中譯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Timothy Brook(卜正民):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
岸本美緒《明清交替と江南社會》,東京大學出版會,1999。
井上徹《中國の宗族と國家の禮制:宗法主義の視點からの分析》,研文出版,東京,2000。
王爾敏《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岳麓書社,長沙,2002。
第十講: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與減法
【建議閱讀文獻】
葛兆光《思想史,既做加法也做減法》,《讀書》2003年第1期。
李璜《葛蘭言與社會學方法》,載李璜《法國漢學論集》,珠海書院,香港,1975。
楊《葛蘭言研究導論》,載李璜《法國漢學論集》,珠海書院,香港,1975。
楊聯的《道教之自搏與佛教之自撲》、《道教之自搏與佛教之自撲補論》,載《楊聯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桑原騭藏《支那人間における食人肉の風習》,原載《東洋學報》十四卷一號,收入《桑原騭藏全集》第二卷,岩波書店,東京,1968。
第十一講:關於日本思想史的研究以及它對中國思想史研究的啟示
———以丸山真男的日本思想史研究為例
【建議閱讀文獻】
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王中江譯本,三聯書店,2000。
丸山真男《原型、古層、執拗低音——日本思想史方法論につぃての私の步み》,《丸山真男全集》第十二卷,岩波書店,1996。
丸山真男《福澤諭吉與日本近代化》,區建英譯,學林出版社,1992。
朱謙之《日本哲學史》,人民出版社,2002。
童長義《日本文化思想研究的主體性》,載《東亞近代思想與社會》,月旦出版社,台北,1999。
日本近代日本思想史研究會著《近代日本思想史》第一、二、三卷,馬採、李民等、那庚辰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83,1991,1992。
子安宣邦《作為事件的徂徠學:思想史方法的再思考》,朱秋而中譯本,載《臺大歷史學報》29期,2002。
渡邊浩《東アジアの王權と思想》,東京大學出版會,1997。
葛兆光《想像的還是實際的:誰認同亞洲?——關於晚清至民初日本與中國的亞洲主義言說》,載《臺大歷史學報》第三十期,2002。
【附:建議閱讀的一般書目】:
一、《現代西方史學流派文選》,田汝康、金重遠選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二、《現代西方歷史哲學譯文集》,張文傑編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
三、《歷史的觀念》,科林伍德著,何兆武等譯,商務印書館,1997。
四、《新史學》,姚蒙編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
五、《馬克思主義和史學方法論》,麥克倫南著,孫慶武等譯,華夏出版社,北京,1991。
六、《歷史學家的技藝》,布洛赫著,張和聲等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
七、《再現過去:社會史的理論視野》,蔡少卿編,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八、《二十世紀的歷史學》,伊格爾斯著,何兆武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
九、《歷史學與社會理論》,彼得•伯克著,姚朋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十、《解釋過去了解現在:歷史社會學》,王辛慧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
葛兆光,1950年4月生,籍貫福建。1968年上山下鄉,1971年10月至1978年3月在貴州省凱裏縣磚瓦廠、農藥廠、供銷社當工人,1978年至1984年在北京大學上學,1982年北京大學本科畢業,1984年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1984年10月至1992年3月任江蘇省揚州師範學院歷史系副教授,1992年至今,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學科及研究方向:歷史學,專門史及歷史文獻學。社會兼職: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
【生平年表和學術成果】
1968年,貴州省凱裏第一中學畢業。
1982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本科畢業。
1984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
1984-1992年,揚州師範學院歷史系副教授。
1992年至今,任清華大學教授。
1994年6-9月,日本京都大學訪問學者
1997年9月-1998年1月,香港浸會大學客座教授。
1998年1月-7月,日本京都大學客座教授。
2000年2-9月,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
2000年10-11月,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
2007年3月擔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
現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安徽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兼職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思想、宗教與文化史。
已出版著作有:
1、《禪宗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臺北東華書局.1988. 韓文本,韓國漢城東文選書店.1990.本書獲第一屆“中國圖書獎”.)
2、《道教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臺北東華書局.1988. 日本東京東方書店.1993.韓文本,韓國漢城東文選書店.1993)
3、《古代詩文要籍詳解》(與金開誠合作,北京出版社 1988)
4、《漢字的魔方--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劄記》(香港中華書局.1989,修訂本,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5、《想像力的世界--道教與唐代文學》(北京現代出版社.1990)
6、《唐詩卷》(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4;修訂本《唐詩選注》,1998)
7、《中國經典十種》(香港中華書局 1993;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96;韓文本??韓國釜山,中文出版社,1996)
8、《中國禪思想史--從6世紀到9世紀》(北京墀§學出版社,1995)
9、《葛兆光自選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10、《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中國思想史第一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
11、《中國宗教與文學論集》(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隨筆集:
1、《門外談禪》(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1.)
2、《佛影道蹤》(廣東旅遊出版社 1994)
3、《考般在澗》(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
4、《作壁上觀──葛兆光書話》(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5、《並不遙遠的歷史》(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
6、《豐子愷護生畫集選》(中華書局,2000)
7. 《中國思想史》 (商務印書館,2007)
另有翻譯書:《通向禪學之道》(日本鈴木大拙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