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6日星期二

日本佛教的發展狀況系列介绍(一)



日本的佛教,是宗派分明的佛教。在早期,佛教各宗是由中國創設的,傳入日本後,逐漸演變為各宗混合的狀態,例如“禪淨雙修”、“教禪一致”、“八宗兼弘”等,信徒的信仰也以各宗兼修為常態。但在平安時期以後,日本的佛教信徒逐漸傾向專精信奉護持一宗一派,例如念佛的人不坐禪,坐禪的人不念佛,天臺就是天臺,華嚴就是華嚴,絕不容別宗的混入,所以專持一宗的修法,是日本佛教的特質。
  宗派主義的修行法,在個人修養上能夠專一不混雜,固然有其優點,但從整個佛教的立場看,例如鎌倉、室町的佛教,可以說是宗派繽紛,百家齊鳴的時代;到了現代的新宗教間,常有因互不相讓的分歧見解,而引發教團間的紛爭事件,這是無法避免的缺失。因此,日本在近年來有各宗聯合會或友誼會的組織,就是為彌補此一缺點而產生的。
  除了上述的特點外,佛教自印度興起,經中國、朝鮮而傳到日本,為適應日本人的思想、文化、生活等,在彼此相互容攝之下,而產生一種獨特的日本佛教。總結其特色,有以下幾點:
  日本佛教被視為保護國家的宗教,佛教徒也以護教者自居,因此佛教成為與皇室有密切關係的國家佛教。
  日本為維護國家安危,特重密教的咒術祈禱,因此咒術祈禱深深融入日本民眾的生活之中,成為追求現世利益的良方。
  日本初期佛教,僧侶並不參與死者的喪葬。到了中世,禪宗傳入以後,中國喪禮法也隨之傳入,僧侶始擔當死者喪禮的主持人。其後,由於淨土信仰普及,因此主持喪禮遂逐漸成為僧侶的重要職務。
  江戶時代的檀家制度盛行,致使佛教成為家族宗教。
  日本佛教因與古來的神道思想同化、融和,而有所謂“本地垂跡”思想的產生。本地垂跡說,揭示神只為佛陀所化現,所以各種神都被指為佛菩薩的化身所變現;神只既是佛陀,神佛乃是一體,因此佛菩薩變化為神。這樣佛教和神道之間有著共同的領域範圍,而神道也列入了佛教的體系。自此以後,佛教與神道便成為日本宗教思想的一個整體。
  現代日本的佛教,是現代學術化的佛教。日本每個國立大學裏,幾乎都設有印度哲學科和中國哲學科,以資佛學研究,同時在各宗派中,都設有佛教大學或佛教專科學校,作為佛學的研究機關。由這些佛教教學系統培養出的佛教人才,不計其數。從早期開拓現代佛學,功績顯赫的原垣山、村上專精、高楠順次郎、木村泰賢、宇井伯壽、荻原雲來、境野黃洋、常盤大定、椎尾辨匡、佐佐木月樵、望月信亨、齊滕唯信、渡邊旭海、羽溪了諦、小野玄妙、南條文雄、河口慧海、衛藤即應、友松圓諦、島地大等,還有前田慧雲、鷲尾順敬、長井真琴、忽滑穀快天、立花俊道、宮本正尊、林屋友次郎,乃至近代的佛學專家水野弘元、中村元、平川彰、長尾雅人、結城令聞、鎌田茂雄、平井俊榮等,人才濟濟,深深影響了日本現代佛教的走向。
  日本全國由各宗派所創建的佛教系大學,簡介如下:
  駒澤大學(東京都) 曹洞宗所創,具有三百多年歷史,以道元的禪學一如為校訓,設有佛教學部、禪學科,另外也有文學、商學、法學等科,是一所綜合大學。
  愛知院大學(愛知縣) 曹洞宗所創,明治九年設立。文學部宗教科,設有佛教學、禪學、宗教學等科。
  大正大學(東京都) 大正十五年,天臺宗大學和真言宗的豐山大學、淨土宗的宗教大學合併而成,昭和十八年再加上“智山專門學校”而成三宗四派的聯合大學,佛教學科中設有梵文學、天臺學、真言學、淨土學等科。
  高野山大學(和歌山縣) 古義真言宗所創。大正十五年,為貫徹空海的教育精神而正式成立“高野山大學”,設有密教學科、佛教學科。
  大谷大學(京都市) 淨土真宗所創,明治三十四年設,真宗大學是他的前身,以親鸞的佛教精神為基盤。
  龍谷大學(京都市) 淨土真宗所創,明治二十一年設
  花園大學(京都市) 明治五年,臨濟宗所創。  
 佛教大學(京都市) 明治初年,淨土宗所創。
  立正大學(京都市) 明治五年,日蓮宗所創。
  種智大學(京都市) 明治十四年,真言宗所創。
  同日大學(名古屋市) 大正十年淨土真宗所創。
其他還有四天王寺女子大學、創價大學、日本福祉大學等。
  另外,在學術方面的研究學會有:印度學佛教學會、大谷大學宗教學會、駒澤大學宗教學研究會、駒澤大學禪學研究所、駒大佛教學會、種智院大學密教學會、禪學研究會、大正大學國際佛教研究所、大藏經學術用語研究會、東北印度學宗教學會、南部佛教研究會、日本宗教學會、日本佛教學會、佛教經濟研究所、佛教大學學會、佛教文學研究會、日本密教學會等,每一個學會都出有學報,半年一期或一年一期。   綜觀日本的佛教,早期在“教理”和“實踐”上,是承襲中國傳統。像天臺宗的“圓頓戒”,淨土真宗的“信念主義”,禪宗的“生活即佛法”,密宗的“即身成佛論”等教理,都是中國原有的。日本佛教的優點,也是特色所在,是在教化方面,例如日本的佛教是國家化、社會化,從佛教初傳,日本就是以國家的立場來接受、創辦佛教事業,而且上行下效,佛教自然能深入社會各階層,不只是宗教層面的信仰,更融入人民的生活裏,日本人的婚喪喜慶都和佛教有密切關係,日本的文學、劍道、茶道、繪畫等等,都深受佛教的影響。到了二十世紀,日本將佛教的理想訴諸于現實層,一邊參加法會祝禱,祈福消災,一方面做學術性的文獻考證研究,其學術研究成果已取得國際間的重視與肯定,堪稱是當今佛學研究的重鎮。但在另一方面,日本佛教至今仍保有“在家化”的特色。早先最澄主張的“真俗一貫”,空海主張的“真俗不離”,及親鸞提倡的“在家佛教”等,都可以看出日本對出家、在家的界限並不很分明;現在日本的僧侶大都是可以娶妻生子,這種現象成為日本佛教的一大特色,但也失去了佛教的原點。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