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8日星期四

鈴木大拙年譜與著作目錄





作者:邢東風 出處:http://www.xici.net/u27457/d11594372.htm 發表時間:2003-06-25

【內容提要】 鈴木大拙是日本現代著名的禪學思想家,也是因向西方介紹禪學而著稱的世界文化名人。他早年曾在日本擔任英文教師,後來又在美、英等國工作和生活長達二十五年,具有良好的英文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他又曾在日本近代臨濟宗高僧今北洪川的指導下參禪,有過禪門開悟的親身體驗,而且對中國和日本的常規思想文化具有精熟的瞭解。由於他自身具備的這些條件,因而既可以自如地用英文向西方介紹佛教禪學和東方文化,又可以深入地瞭解西方的文化和思想。他本人因介紹東方的禪學和文化而聞名於西方的人文學界,比之同時代的其他日本佛教學者更具有世界性,所以在日本被譽為「世界的禪者」。

【關鍵字】 鈴木大拙 年譜 禪學著作

鈴木大拙的著作非常之多,論及的問題相當廣泛,其中大部分是關於禪學的問題,另外還有日本文化、中國文化、佛教淨土思想和華嚴思想以及佛教大意等諸多方面的問題。他的禪學著作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禪宗史研究的著作,其中主要涉及禪宗文獻研究和禪宗思想史研究的問題,後來被日本岩波書店編輯為《鈴木大拙禪思想史研究》4冊出版;另一類是禪宗介紹及思想性發揮解釋的著作,後來被日本春秋社編輯為《鈴木大拙選集》(包括正集和續集)26冊出版。從1968年至1971年,《鈴木大拙全集》32卷由岩波書店陸續出版。自1999年始,岩波書店又在重新編輯增補版《鈴木大拙全集》,當前已經出版了20卷。按當前的出版進度,有可能在兩三年內出齊。

中國人很早就知道鈴木的名字。1916年和1934年,他先後兩次來到中國,與中國學術界和佛教界的人士(如魯迅、胡適、太虛、圓瑛、印光等)都有過直接接觸,中國僧人及學者(如太虛、胡適等)前往日本訪問時也曾與他會面;他曾根據自己在中國瞭解的情況寫成《支那佛教印象記》長文,此文後來被譯成中文出版發表;他本人曾在北京圖書館發現新的敦煌寫本《壇經》殘卷,他在日本發表的禪宗文獻研究成果(如敦煌本《壇經》的校勘等)也曾受到中國學者(如胡適等)的密切關注,但由於這些成果是從日本輸入的書籍,所以影響的範圍只限於少數從事禪學研究的學者。從50年代到70年代,他的名字在中國幾乎不再有人知曉。鈴木的著作真正在中國發生巨大的影響是在80年代以後。他的禪學著作先後在中國大陸被翻印(包括盜印)、翻譯、選編、出版,如《禪與心理分析》(合著)、《禪與生活》、《禪與日本文化》、《禪學入門》、《通向禪學之路》、《一禪者的思索》等等,總數不下五、六種之多,一時間在各種談論禪學問題的讀物或會議上很少有不提到鈴木大拙者,凡是研究禪學或對禪學稍有興趣的人也幾乎沒有不知鈴木大拙的,人們對鈴木的關注成了「禪學熱」中一個獨特的景觀。至此,鈴木大拙的名字已經廣為人知,他在中國的知名度既超過了他的故鄉日本,也超過了他生活過20多年的歐美世界,在許多中國人的心目中,鈴木大拙既是禪的代名詞,又是世界級的思想家。可以說,鈴木禪學的傳入,使80年代以來的「禪學熱」達到了高潮。

迄今為止,國內雖然已有一些鈴木著作的翻譯以及關於鈴木的介紹和研究,但是那些被翻譯出來的還只是鈴木著作的一小部分而已,對於鈴木的瞭解也還遠遠不夠充分。為了讓國內朋友更多地瞭解鈴木大拙的生平經歷與著作情況,茲將他的年譜和著作目錄編譯發表。其中《年譜》主要是依據1997年在日本京都舉辦的「鈴木大拙沒後三十年紀念特別展」上的鈴木資料中的《年譜》,《著作目錄》主要是依據《鈴木大拙全集》第30卷中的鈴木日文本《著作目錄》,兩個材料都依據筆者手頭掌握的其他相關資料略有增刪改動,所以它們並不是純粹的翻譯,故權且稱之為編譯可也。

一、鈴木大拙年譜
1870年(明治3) 1歲 10月18日出生在金澤市下本多町,本名貞太郎。父親鈴木良准,母親鈴木增。鈴木夫婦共有四兒一女,貞太郎排行最末。鈴木家族世代為醫,即加賀藩家老本多家的侍醫。
1875年(明治8) 5歲 金澤,進入本多町小學學習。
1876年(明治9) 6歲 11月,父親鈴木良准去世(54歲)。
1882年(明治15) 12歲 本多町小學未畢業,進入私塾就學,隨後入石川縣專門學校附屬初等中學科。
1885年(明治18) 15歲 與友人藤岡作太郎等共同創辦《明治餘滴》,擔當該刊物編輯。
1887年(明治20) 17歲 2月,石川縣專門學校附屬初等中學科畢業。是年因學制改革,石川縣專門學校改為第四高等中學校,鈴木被編入該校預科3年級,在這裏認識了西田幾多郎。
1888年(明治21) 18歲 入第四高等中學校本科一年級,不久因家庭原因而退學。
1889年(明治22) 19歲 任石川縣珠洲郡飯田小學校高等科英語教師。
1890年(明治23) 20歲 4月,母親去世(61歲)。取得英語科教員的臨時執照。5月,被任命為石川郡高等科美川小學校訓導。開始對禪感興趣,隨富山縣國泰寺雪門禪師參禪。
1891年(明治24) 21歲 辭退小學校訓導的職務,赴東京。在東京結識同鄉安宅彌吉。若干年後,安宅對鈴木多有資助。入東京專門學校(早稻田大學的前身)。7月,因同鄉前輩早川千吉郎的介紹,隨鐮倉圓覺寺今北洪川參禪,以後專門致力於禪的修行。
1892年(明治25) 22歲 1月,今北洪川圓寂(77歲)。4月,釋宗演繼住圓覺寺。鈴木從此隨宗演繼續參禪。從這一時期開始,廣泛閱讀佛典、禪籍及西方哲學著作等。因西田幾多郎的推薦,9月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大學哲學科選科(1894年結業)。
1893年(明治26) 23歲 宗演作為日本代表之一出席芝加哥萬國宗教會議。鈴木將宗演的會議講演稿譯為英文。
1896年(明治29) 26歲 宗演受訪美經驗的啟發,寫出《新宗教論》一書並出版。
1897年(明治30) 27歲 3月,前往美國。由宗演推薦,進入伊利諾斯州拉薩爾的歐朋.柯特出版社編輯部,協助保羅.凱拉斯從事有關東洋學的論說、批評、校正工作,如將老子《道德經》及其他道教典籍翻譯成英文等,另外還從事該出版社的雜誌編輯工作。直到1908年2月,在伊利諾斯州的拉薩爾共住了11年。
1900年(明治33) 30歲 出版《大乘起信論》英譯本(歐朋.柯特出版社),引起學界注目。
1905年(明治38) 35歲 宗演再次訪美。擔任宗演的講演翻譯,在美國各地巡遊。
1907年(明治40) 37歲 英文著作《大乘佛教概論》在倫敦出版。在緬因州的古利恩誒卡第一次舉行關於佛教的講演。
1908年(明治41) 38歲 2月,在E.C.黑格拉(歐朋.柯特出版社的經營者)的熱心支持下前往歐洲,遊歷英、法、德等國。7月,作為日本代表出席倫敦的斯維登堡大會(創立百年紀念)。後受英國斯維登堡協會之請,將斯維登堡(18世紀瑞典宗教思想家)的《天界與地獄》譯成日語。9月,在牛津召開的萬國宗教史學會上被選為東洋部副會長。
1909年(明治42) 39歲 4月,返回闊別12年的日本。8月,由藤岡作太郎、吉田好久郎推薦,擔任學習院講師。10月,擔任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大學講師。
1910年(明治43) 40歲 4月,任學習院教授(至1921年為止)。8月,《禪道》雜誌創刊。該雜誌由禪道會發行,宗演為該會會長,鈴木為該會主幹。《天界與地獄》出版,是為第一次向日本介紹斯維登堡。
1911年(明治44) 41歲 12月,在橫濱與比亞特利斯結婚。比氏出身于美國外交官家庭,二人在美國既已相識。
1912年(明治45) 42歲 4月,應斯維登堡協會之邀再次赴英國,8月歸國。
1914年(大正3) 44歲 開始在英國的《新東方》雜誌上連載禪學論文。
1916年(大正5) 46歲 擔任學習院寮長。自7月中旬始,率學習院學生前往中國、朝鮮旅行。此次旅行大約為期一個月。8月,隨宗演赴日本東北地區旅行。9月辭去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大學講師職務。
1919年(大正8) 49歲 11月,釋宗演圓寂(60歲)。
1921年(大正10) 51歲 3月,由佐佐木月樵、西田幾多郎推薦,辭去學習院職務,就任真宗大谷大學教授(至1960年為止)。其時南條文雄為真宗大谷大學校長。該校後更名為大谷大學。5月,在校內成立東方佛教徒協會,創辦英文佛教雜誌《東方佛教徒》。鈴木夫婦共同編輯,使該雜誌持續了將近20年。
1924年(大正13) 54歲 6月,泰戈爾到日本。為泰氏在京都市內各處的講演擔當翻譯。
1926年(大正15、昭和元) 56歲 3月,佐佐木月樵逝世(51歲)。6月,任大谷大學第三(哲學)研究室主任。是時大谷大學校長為村上專精。
1927年(昭和2) 57歲 英文《禪論集》第1卷在倫敦出版。
1928年(昭和3) 58歲 任靈智學會京都大乘支部負責人。
1929年(昭和4) 59歲 6月,與夫人比亞特利斯在鐮倉共同開辦動物愛護慈悲園。
1930年(昭和5) 60歲 8月,赴朝鮮講學。其間與泉芳璟進行梵文《楞伽經》的合作研究。
1933年(昭和8) 63歲 8月,與常盤大定同赴宮城縣的青根溫泉。11月,在橫濱港迎接胡適並會談。是年英文《禪論集》第2卷在倫敦出版。
1934年(昭和9) 64歲 3月,以主論文《楞伽經的研究》(英文)、附篇《楞伽經》(英譯)以及《楞伽經梵漢藏對譯語彙索引》,被大谷大學授予文學博士稱號。自5月初至6月下旬,赴中國(包括當時所謂的「滿州」)和朝鮮進行佛教實地考察。此次中國之行,鈴木一行由南向北,先後到過上海、杭州、寧波、奉化、普陀山、蘇州、南京、鎮江、北京等地,訪問的佛寺道觀及文教機構有靈隱寺、淨慈寺、天童寺、阿育王寺、佑聖道觀、雪竇寺、瑞光寺、戒幢律寺、報國寺、清涼禪寺、金山寺、白雲觀、雍和宮、觀音寺、北京大學、中國學院等,會見的中國僧人居士及知名人士有王一亭(畫家兼商人)、何耀光、魯迅(時在上海)、阮鑒光(公大第二紗廠顧問)、褚民誼(行政院官員)、常惺(廈門南普陀寺住持,時在杭州靈隱寺)、太虛(時在雪竇寺)、圓瑛(天童山住持)、昌桂(峨眉山寺住持,時在阿育王寺)、興慈(蘇州戒幢律寺住持)、印光(時在蘇州報國寺閉關)、蔣夢麟(北大校長)、祁大鵬(中國學院總務長)、安世霖(白雲觀總理)、梅雪明(白雲觀道士)、覺先(北京觀音寺住持)、寬祥(北京萬壽寺住持)、胡鳴盛(北京圖書館)、楊維新(同上)、錢稻孫(清華大學教授)、胡適(北京大學教授)、湯用彤(同上)、徐鴻寶(東方文化圖書館主任)等。8月,完成《支那佛教印象記》長文,記述此次訪華的印象。是年,英文《禪論集》第3卷在倫敦出版。
1936年(昭和11) 66歲 6月,與姊崎正治、賀川豐彥一同出席在倫敦召開的世界信仰大會。
7、8兩月,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和巴黎國家圖書館搜集敦煌文獻資料。10、11月間,作為日本外務省委派的日英交換教授,先後在劍橋、牛津等多所大學做《禪與日本文化》等日本佛教文化的講座,並在牛津大學開設坐禪會。11月赴美,先後在美國中部和東部諸大學講演,並在洛山磯的西本願寺說法。翌年1月歸國。
1939年(昭和14) 69歲 7月,夫人比亞特利斯在東京去世(61歲)。《什麼是無心》出版。此後,直到戰後長期留美為止的大約10年間,每年刊行五、六冊日語著作(主要為禪方面的,但是也有《淨土系思想論》等)。
1940年(昭和15) 70歲 4月,設立禪文化國際研究會。
1942年(昭和17) 72歲 成為大谷大學教學研究所所員。
1944年(昭和19) 74歲 3月,由於安宅彌吉的資助,建築在圓覺寺塔頭東慶寺山上的松岡文庫書庫、閱覽室、住宅落成。松岡文庫的書籍主要由鈴木夫的藏書合併而成。10月,任大谷大學教學研究所東亞教學部部長。是年,《日本的靈性》出版。
1945年(昭和20) 75歲 6月,西田幾多郎逝世(75歲)。12月,財團法人松岡文庫的設立獲得批准。
1946年(昭和21) 76歲 在友人R.H.布萊蘇的協助下,英文雜誌《文化的東方》在松岡文庫創刊。12月,任大谷大學教學研究所顧問。
1947年(昭和22) 77歲 為紀念喜壽(77大壽),《佛教的大意》出版。
1949年(昭和24) 79歲 1月,成為日本學士院會員。6月,赴夏威夷,出席在夏威夷大學召開的第二屆東西方哲學家會議。8月,喜壽紀念論文集《禪的論考》出版(久松真一編、岩波書店出版)。從9月到翌年2月,在夏威夷大學講學。11月,獲得文化勳章。《臨濟的基本思想》亦於是年出版。
1950年(昭和25) 80歲 2月,離開夏威夷進入美國本土,在克雷亞門特大學講《日本文化與佛教》,繼而受洛克菲樂財團的委託,先後在耶魯、哈佛、康耐爾、普林斯頓、哥倫比亞、芝加哥等大學講《佛教哲學》。
1952年(昭和27) 82歲 2月,任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在哥大期間,先後講授《華嚴哲學》、《禪的哲學與宗教》等。
1953年(昭和28) 83歲 6月至9月,在歐洲各地旅行及講演。
1954年(昭和29) 84歲 7、8月,在歐洲各地旅行及講演。
1955年(昭和30) 85歲 1月,因《鈴木大拙選集》(由古田紹欽編輯)而獲得朝日新聞社頒發的朝日文化獎。10月,被舉為日本宗教學會名譽會長。
1956年(昭和31) 86歲 8月,赴墨西哥,在墨西哥市大學講演。任財團法人西藏大藏經研究會會長(該研究會後改名鈴木學術財團)。
1957年(昭和32) 87歲 1月,由廓內裏亞斯.克雷因資助,成立紐約禪研究會,並任會長。7月,再赴墨西哥。其間與弗羅姆共同參加關於禪與精神分析的討論。9月,與當時正在訪美的久松真一共同在哈佛等大學講授禪學。
1958年(昭和33) 88歲 4月,赴歐洲。5月,作為遠東代表出席在布魯塞爾召開的萬國博覽會宗教部會議,並做關於「靈性」的講演。11月,歸國。
1959年(昭和34) 89歲 6月,赴夏威夷,出席在夏威夷大學舉行的第三屆東西方哲學家會議。8月,被夏威夷大學授予法學博士的名譽學位。同時被授予名譽學位的還有印度的拉達克裏希南和中國的胡適。
1960年(昭和35) 90歲 10月,大谷大學為鈴木舉辦90大壽慶賀宴會,鈴木學術財團出版祝壽紀念論文集《佛教與文化》。辭去大谷大學教授職務,成為該大學名譽教授。在大谷大學供職期間,鈴木擔當的教學門類主要為佛教學和宗教學,以及演習(類似于原著精讀課)。先後講授的課程有:《禪宗學概論--關於中國禪宗的發生》、《禪宗哲學》、《楞伽經的研究》、《從宗教心理學所見之禪及淨土教》、《關於般若經的主要思想》、《慧能時代禪思想的諸方面》、《念佛與禪》、《禪宗思想史的初期》、《禪宗思想史》、《中國禪與淨土的交涉》、《禪與淨土》、《淨土系思想》、《禪》、《般若的理論》、《禪思想與神秘思想》、《宗教與近代思想》(以上屬佛教學系列);《宗教經驗中的「一」》、《宗教學概論》(主要根據W.K.Wright:
Student’s Philsophy of
Religion)、《從宗教心理學所見之禪及淨土教》、《海拉的祈禱論》、《宗教本質論》、《通過維摩經所見的佛教神秘思想》、《法華經的宗教意識》、《東西方神秘論--佛教特別是禪與普羅丁》、《宗教概論》、《魯道夫.奧托的宗教觀》、《般若的宗教》(以上屬宗教學系列);魯道夫.奧托的《祈禱和信仰的宗教》(Rudolf
Otto: Religion of Grace and Christianity)、魯道夫.奧托的《神秘主義,東方和西方》(Rudolf
Otto: Mysticism,East and West)、亨利.伯格森的《道德與宗教》(Henri Bergson: Morality
and Religion)、《佛教與基督教的宗教經驗比較研究》、威廉.詹母士的《宗教經驗種種》(William James: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威廉.詹母士的宗教論》(以上屬演習系列)等。
12月,受印度政府邀訪問印度。
1961年(昭和36) 91歲 將親鸞的《教行信證》英譯完畢(草稿)。
1963年(昭和38) 93歲 《東洋的看法》出版。
1964年(昭和39) 94歲 4月,獲得印度亞細亞協會頒發的第一屆泰戈爾誕生百年獎。7月,出席在夏威夷大學召開的第四屆東西方哲學家會議。
1965年(昭和40) 95歲 將停刊的《東方佛教徒》英文雜誌復刊。
1966年(昭和41) 96歲 7月12日在東京聖路加醫院逝世。戒名「也風流庵大拙居士」。
二、 鈴木大拙著作目錄
佛陀的福音          P.凱拉斯著 鈴木大拙譯 1895年 佐藤茂信
新宗教論           鈴木大拙著 1896年 貝葉書院
靜坐的勸告          釋宗演、鈴木大拙編 1899年光融館
阿彌陀佛           P.凱拉斯著 鈴木大拙譯 1906年 丙午出版社
天界與地獄          E.斯維登堡著 鈴木大拙譯 1910年 有樂社
禪學之大要          鈴木大拙著 1913年 光融館
斯維登堡           鈴木大拙著 1913年 丙午出版社
禪的第一義          鈴木大拙著 1914年 丙午出版社
新耶路撒冷及其教理      E.斯維登堡著 鈴木大拙譯 1914年 丙午出版社
神智與神愛          E.斯維登堡著 鈴木大拙譯 1914年 丙午出版社
神慮論            E.斯維登堡著 鈴木大拙譯 1915年 丙午出版社
向上的鐵槌          鈴木大拙著 1915年 興成館書店
禪的研究           鈴木大拙著 1916年 丙午出版社
從禪的立場出發        鈴木大拙著 1916年 光融館
百醜千拙           鈴木大拙著 1925年 中外出版社
隨筆.禪           鈴木大拙著 1927年 大雄閣
禪是什麼           鈴木大拙著 1930年 大雄閣
關於宗教經驗         鈴木大拙著 1930年 白道社
敦煌出土神會錄        鈴木大拙解說 1932年 石井光雄
禪的真髓           鈴木大拙著 1933年 大雄閣
興聖寺本六祖壇經       鈴木大拙編 1933年 安宅彌吉
楞伽經            鈴木大拙解說 1934年 東方書院
敦煌出土荷澤神會禪師語錄   公田連太郎、鈴木大拙校訂 1934年 森江書店
敦煌出土六祖壇經       公田連太郎、鈴木大拙校訂 1934年 森江書店
興聖寺本六祖壇經       公田連太郎、鈴木大拙校訂 1934年 森江書店
敦煌出土神會語錄解說及目次  公田連太郎、鈴木大拙校訂 1934年 森江書店
敦煌出土六祖壇經解說及目次  公田連太郎、鈴木大拙校訂 1934年 森江書店
興聖寺本六祖壇經解說及目次  公田連太郎、鈴木大拙校訂 1934年 森江書店
支那佛教印象記        1934年 森江書店
梵文楞伽經梵漢藏書索引    1934年 梵文佛典會
梵文華嚴經入法界品      鈴木大拙、泉芳校訂 1934年 梵文佛典會
悟道禪            鈴木大拙著 1935年 大雄閣
禪堂的修行與生活       鈴木大拙著 1935年 森江書店
敦煌出土少室逸書       鈴木大拙編 1935年 私家本
禪與日本人的氣質       鈴木大拙著 1935年 日本文化協會
校刊少室逸書及解說      鈴木大拙著 1936年 安宅佛教文庫
禪與念佛的心理學基礎     鈴木大拙著 1937年 大東出版社
略說宗教           鈴木大拙著 1937年 光融館
近代生活中的禪堂的意義    鈴木大拙著 1939年 文部省教學局
所謂無心           鈴木大拙著 1939年 大東出版社
盤珪的不生禪         鈴木大拙著 1940年 弘文堂
禪堂的教育          鈴木大拙著 1940年 三友社
禪與日本文化         鈴木大拙著 北川桃雄譯 1940年 岩波書店
禪學入門           鈴木大拙著 古田紹欽譯 1940年 大東出版社
韶州曹溪山六祖師壇經     鈴木大拙解說校訂 1940年 梵文佛典會
禪的看法與做法        鈴木大拙著 1941年 大東出版社
禪問答與悟          鈴木大拙著 1941年 近藤書店
禪的諸問題          鈴木大拙著 古田紹欽譯 1941年 大東出版社
佛教的核心          鈴木大拙著 1941年 顯道院
盤珪禪師語錄         鈴木大拙編校 1941年 岩波書店
一真實的世界         鈴木大拙著 1941年 近藤書店
東洋的一           鈴木大拙著 1942年 大東出版社
續禪與日本文化        鈴木大拙著 北川桃雄譯 1942年 岩波書店
盤珪禪的研究         鈴木大拙、古田紹欽編 1942年 山喜房佛書林
佛果碧岩破關擊節       鈴木大拙解說校訂 1942年 岩波書店
淨土系思想論         鈴木大拙著 1942年 法藏館
文化與宗教          鈴木大拙著 1943年 通道會館
一禪者的思索         鈴木大拙著 1943年 一條書房
盤珪禪師說法         鈴木大拙、古田紹欽編校 1943年 大東出版社
宗教經驗的事實        鈴木大拙著 1943年 大東出版社
禪思想史研究第一       鈴木大拙著 1943年 岩波書店
禪的思想           鈴木大拙著 1943年 日本評論社
拔隊禪師法語         鈴木大拙、古田紹欽編校 1943年 田邊宗英
禪百題            鈴木大拙著 1943年 大東出版社
大燈百二十則         鈴木大拙編 1944年 大東出版社
日本的靈性          鈴木大拙著 1944年 大東出版社
月庵和尚法語         鈴木大拙、古田紹欽編校 1944年 大東出版社
絕觀論            鈴木大拙、古田紹欽編校 1945年 弘文堂
關於宗教           鈴木大拙等著 1946年 大東出版社
今北洪川           鈴木大拙著 1946年 雄山閣
日本的靈性的自覺       鈴木大拙著 1941年 大穀研究所
禪是什麼           鈴木大拙著 1946年 大藏出版社
靈性日本的建設        鈴木大拙著 1946年 大東出版社
關於宗教的信仰        鈴木大拙等著 1946年 大東出版社
宗教與生活          鈴木大拙著 1947年 大藏出版社
自主思考           鈴木大拙著 1947年 日高書房
神秘主義與禪         鈴木大拙著 1947年 泰尚社
佛教的大意          鈴木大拙著 1947年 法藏館
日本的靈性化         鈴木大拙著 1947年 法藏館
宗教與近代人         鈴木大拙著 古田紹欽編 1948年 桃李書院
禪堂生活           鈴木大拙著 橫川顯正譯 1948年 大藏出版社
宗教與文化          鈴木大拙著 1948年 佛教文化協會
贈與青年           鈴木大拙著 1948年 弘文堂
禪一拶            鈴木大拙著 1948年 龍吟社
東洋與西洋          鈴木大拙著 古田紹欽編 1948年 桃李書院
驢鞍橋            鈴木大拙編校 1948年 岩波書店
日本的靈性化         鈴木大拙著 1948年 天地社
妙好人            鈴木大拙著 1948年 大穀出版社
超越知性的東西        鈴木大拙著 1949年 天地社
佛教與基督教         鈴木大拙著 1949年 法藏館
通向禪學之道         鈴木大拙著 阪木弘譯 1949年 法藏館
古代中國哲學史        鈴木大拙著 志村武譯 1949年 新潮社
臨濟的基本思想        鈴木大拙著 1949年 中央公論社
在日本佛教底層流動的東西   鈴木大拙著 楠恭譯 1950年 大穀出版社
般若經的哲學與宗教      鈴木大拙著 杉平 智譯 1950年 法藏館
禪思想史研究第二       鈴木大拙著 1951年 岩波書店
關於宗教的根本疑點      鈴木大拙著 1952年 東成出版社
宗教入門           鈴木大拙著 1952年 弘文堂
宗教論集           鈴木大拙著 古田紹欽編 1952年 春秋社
宗教             鈴木大拙編 1954年 每日新聞社
復蘇的東洋          鈴木大拙著 古田紹欽編 1954年 讀賣新聞社
佛教哲學.佛教道德      鈴木大拙著 1955年 春秋社
華嚴的研究          鈴木大拙著 杉平 智譯 1955年 法藏館
基於禪的生活         鈴木大拙等著 1957年 春秋社
禪的研究           鈴木大拙著 小堀宗柏譯 1957年 春秋社
宗教與現代生活        鈴木大拙著 古田紹欽編 1958年 春秋社
金剛經的禪.通向禪的道路   鈴木大拙著 1960年 春秋社
禪與精神分析         鈴木大拙、弗羅姆著,佐藤幸治譯 1960年 創元社
日本佛教           鈴木大拙著 古田紹欽編 1961年 春秋社
禪的看法.禪的修行      鈴木大拙著 1962年 春秋社
趙州禪師語錄         鈴木大拙校訂 秋月龍瑉譯 1962年 松岡文庫
東洋的看法          鈴木大拙著 1963年 春秋社
禪佛教入門          鈴木大拙著 增原良彥譯 1964年 春秋社
禪              鈴木大拙著 工藤澄子譯 1965年 築摩書房
東洋的心           鈴木大拙著 古田紹欽編 1965年 春秋社
大拙無聊草          鈴木大拙著 古田紹欽編 1966年 讀賣新聞社
妙好人淺原才市集       鈴木大拙編著 1967年 春秋社
禪思想史研究第三       鈴木大拙著 1968年 岩波書店
禪思想史研究第四       鈴木大拙著 1968年 岩波書店
鈴木大拙全集         久松真一、山口益等編 1968-70年 岩波書店
鈴木大拙的世界        鈴木大拙著 1989年 一燈園燈影舍
鈴木大拙未公開書簡      鈴木大拙著
井上禪定、禪文化研究所編 1989年 禪文化研究所
鈴木大拙全集(增補版)    1999年始 岩波書店


作者簡介:

邢東風 男,1959年4月生於北京
  一、個人簡歷
  1978年3月:入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1982年1月畢業;
  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市宣武區紅旗業餘大學任教;
  1978年9月:入中國人民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在石峻教授指導下學習中國哲學史專業。
  1985年7月畢業,留校任教;
  1986年10月: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繼續師從石峻教授研究中國哲學史
  1990年10月:獲哲學博士學位;
  1991年1月: 以日本政府國費研究留學生身份赴日本愛媛大學留學;
  翌年歸國,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同時擔任同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主任;
  1996年10月:赴日本愛媛大學任外國人教師;
  1998年10月:歸國,繼續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任教;
  1999年10月:任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副所長,參與該所的調整與組建,翌年該所被批准為教育部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之一;
  2000年10月:第三次赴日,現任日本愛媛大學法文學部教授。
  教學內容:
  主要為中國哲學史。
  研究分野:
  主要為:(1)中國禪宗思想史。(2)現代禪學。
  參加的學術團體:
  主要有:全國中國哲學史學會(會員)
  國際中國哲學學會(會員)
  中國宗教學會(理事)
  中華孔子學會(常務理事)
  北京市哲學學會中國哲學史分會(會員)
  中日學者共同組成的“禪籍俗語研究會”(會員)
  日本愛媛縣民間團體“亞洲網21世紀”(文化部長)等。
  二、論文及著作
  1、 個人學術著作
  《禪悟之道——南宗禪學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2年9月
  《中華佛教縱橫》 京華出版社 1994年10月
  《神會語錄》 佛光出版社(臺灣) 1996年8月
  2、合作學術著作
  《中國哲學通史》全三冊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7—1990年
  《東亞社會與傳統文化》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2年5月
  《中華傳統文化大觀》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3年4月
  《中國大書典》 中國書店 1994年2月
  《宏觀比較哲學名著評介》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6年6月
  《國學通覽》 群眾出版社 1996年9月
  《中國哲學智慧》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年10月
  3、個人學術論文
  《略說中國佛教南北禪宗的異同》 《中國哲學史研究》 1988年第2期
  《藝術之“禪”》 《百科知識》 1988年第6期
  《五四時期的傳統文化批判》 《中國文化報》 1989年5月10日
  《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形而上學》 《理論資訊報》 1989年10月2日、9日
  《中國哲學研究的困境和出路》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1989年第5期
  《談談與禪有關的幾個問題》 《思想政治課教學》 1989年第9期
  《中國佛教南宗禪的無法之法》 《哲學研究》 1991年第6期
  《禪宗的歷史、思想和實踐》 《禪學研究》第一輯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2年8月
  《理學與心學的道德實踐分歧及禪學意思》 《孔子研究》 1993年第1期
  《略論早期禪宗——南宗禪的背景問題探討》 《世界宗教研究》 1993年第1期
  《安詳——極高明而道中庸的幸福之道》 《佛教文化》 1994年第7期
  《般若與認知——從神會禪學的“知”看般若的意義》
  《佛學研究》第4期 1995年號
  《禪的可說與不可說》 《哲學研究》 1996年第1期
  《太虛大師的開悟經驗》 《佛學研究》第5期 1996年號
  《禪宗語言問題在禪宗研究中的位置》 《俗語言研究》第3期 1996年號
  《參究與研究——把握禪的兩種方式》 《北京大學學報》 1996年第3期
  《試從般若學說探討神會禪學中的“知”》 《“東山法門”與禪宗》論文集
  武漢出版社 1996年6月
  《禪悟與詩悟》 《世界宗教研究》 1997年第2期
  《如何看待當今的“宗教熱”現象》 《宗教學研究》 1997年第2期
  《禪宗研究和禪宗語言的問題——<禪宗語言和文獻>讀後》 《聞思》論文集 華文出版社 1997年3月
  《我在日本被“統戰”》 《世界宗教文化》 1999年第2期
  《我看日本新宗教》 《世界宗教文化》 1999年第4期
  《禪宗語言研究管窺》 《世界宗教文化》 2001年第1期
  《對於當代禪學熱的思考》 《佛教文化》 2001年第1期
  《能不能禪外說禪》(題目及發表日期請確認,可能已經刊出)
  《 世界宗教文化》 2001年第3期4、學術譯文
  《無著道忠的禪學》(譯文) 《佛學研究》第7期 1998年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